作風問題無“大”“小”
來源:轉市國資委 發布日期:2018-02-27 點擊次數:4444
臨近新春佳節,春意徐來,寒風未止。最近,有領導機關收到了加蓋公章的賀卡,有扶貧掛職干部收到了地方寄來的土特產,還有單位給管理部門直接送來了水果卡,等等。當受到嚴肅批評時,寄送方有關同志滿肚子委屈:一點小東西表表心意,至于嗎?
仔細分析,一些同志內心里可能覺得,一張賀卡幾塊錢,沒進入流通渠道的土特產很便宜,水果卡兌來的水果吃不了兩天,從量上看,跟十八大前的公款禮品不好比,和常說的不正之風不是一回事,不能都“一棍子打死”吧?有的同志則認為,這些小東西無關緊要,只不過是對上級機關和有關同志的辛勞表示一下敬意,更何況社會需要溫情,百姓之間還有人情往來呢,聯絡一下感情、加深一點印象,沒什么大不了的,何必上綱上線呢?
一般來說,這類想法符合人之常情常理,契合中國傳統文化,有可以理解之處。但對于共產黨人來說,賬不能這么算,敬意也不能這么表達。作風問題之所以常有蠢蠢欲動死灰復燃之勢,與這種心理有相當的干系;我們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、糾正“四風”不能止步,正是基于這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文化心理。
習近平總書記早就強調:“公款姓公,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。”事實上,一個單位不可能只發出一張賀卡,掛職扶貧干部也不是一個人,水果卡有市場才會批量發行。聚沙成塔、積少成多,年年搞、節節搞,累積起來就不是小數目。即便與十八大以前相比耗費數額不可同日而語,但都是民脂民膏,本質上并無不同。再說,今年是賀卡水果土特產,時間長了會不會升級?共產黨人應該善于著眼大局,算得清“大”賬。
“小”壞事好比流感,傳染性極強,還會引起并發癥。有人開了頭就有人效仿跟進,不表示表示心里不安,于是你也搞、我也搞,互相裹挾。“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”,此風一開,不正之風就會“步步為營”,堂而皇之,過去那種惡風勁吹、群眾搖頭的局面可能重來,小問題便會釀成災難性的大后果,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風清氣正大好局面就可能前功盡棄,這個責任無人能夠承擔得起。黨的干部應該學會“錙銖必較”,算好這樣的“小”賬。
逢年過節,多給基層困難群眾送溫暖,這是黨的優良傳統。向下送溫暖是密切聯系群眾,向上送為了什么?是不是群眾所譏諷的“密切聯系領導”?上級領導機關也好,掛職扶貧干部也罷,無論夙夜在公,還是任勞任怨,都是職責所在,都是宗旨所系。倘若真有所感,就應把這種情感與敬意化為更好造福百姓、更加勤勉工作的動力,何必搞得那樣庸俗。前者是“大”情,后者只是“小”情。黨的各級干部,都應該立足造福百姓時刻把群眾放在心里,表好這樣的“大”情。
作風問題只有對錯,沒有“大”“小”。有些問題看似小問題,實際上涉及大原則。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”,抓作風問題,就是要善于從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。過去的五年多,我們正是從細微處抓起、在跬步中累積,才有天下歸心之大氣象。所以,越往后,就越應該提高認識,并且進一步嚴實深細起來。唯有一錘接著一錘敲,以過硬的作風做出新作為,展現新時代的新氣象,才能不辜負黨中央的期許,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才會更加緊密。(中國紀檢監察報 )